染色過程中的影響因素
一、 染液的pH值:
不僅影響皮身帶電荷的情況,也影響染料分散的程度及和皮身結合的速度。
﹣ 染液的pH值偏低時,酸的濃度較大,皮身帶正電荷較多,則陰離子染料與皮結合快,
造成染料大量沉積於皮珠面上使色度偏濃。為了利於染料的滲透及使染色的速度減緩,一般於染色前都加入適量的氨水或小蘇打或碳酸銨等鹼性,以提高染浴的pH值使染色均勻。
﹣染液的pH值偏高或太高時,則染料滲透較深入,染後珠面色度較淡,且染浴剩餘的染料也較多,但實際的生產中為了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使染後皮身色澤濃艷,常於染色後加入適量的有機酸(醋酸或蟻酸)以降低染浴的pH值而達到固色的目的。
二、 染液的溫度:
染浴溫度的高低,取決於染料和皮身所能承受的溫度而定,如鹼性染料在高溫下易分解,而酸性染料則較穩定,植物鞣革的耐溫程度又不如鉻鞣革。酸性染料染鉻鞣革時溫度可控制在50C
~ 65C之間,而鹼性染料染植物鞣革時則為40C ~ 45C之間。
﹣提高染液的溫度,有利於染料分子的擴散和滲透,但皮身對染料的吸收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。溫度太高,染料迅速地被皮所吸收進而影響染料在皮內的滲透,且易導致珠粒面的粗糙。
﹣降低染浴的溫度,雖降低了染料的擴散能力,但把纖維對染料的吸收速度亦減小了,有利於滲透,溫度愈低,著色愈慢愈均勻,滲透也愈深。
三、 液比:
﹣液比大,有利於染料的溶解和分散且較易染均勻,但此時染料濃度低,所染的色度偏淡,且不易滲透。
﹣液比小,染料的濃度大,有利於滲透,可提高染著量,若添加適量的擴散劑,可進一步提高染色的效果。
四、 染色助劑:
為了提高染色的均勻程度和堅牢度,常常在染色時添高某些助劑,目前除了添加能影響有關染色pH值的酸、鹼、鹽類等助劑外,其餘就是使用有均染作用或固色作用的助劑。
五、 機械作用:
機械作用的大小取決於轉鼓的轉速及鼓內柱子的多少,如轉速快,柱子多,則作用大。反之則小。
﹣為加強機械作用,染色的轉鼓最好是窄而高,轉速則以14~16 RPM為宜。
六、 染色時間:
染色的時間以染料基本上被皮所吸盡為準,一般約需30 ~ 60分鐘,若要求染得深透或是在常溫下染色則須適當地延長時間。但有些染料著色率低,不可能靠延長時間來解決,應考慮使用固色劑。
除上述影響因素外,染色後的加脂及水洗等操作也十分重要。
﹣如加脂不均,皮身吸油的深淺不一,也會使染後濃淡不均造成色花。
﹣另如洗水不良,皮身上殘留色料較多,掛馬後也會產生色花,尤其是以常溫而液比小的染色皮,洗水不良更易引起色花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泰益(亞洲)有限公司代理台灣永光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制造之皮革染料,更有提供廣泛及專業的技術支援。
|